二齿兽类

作者 动物世界 浏览 发布时间 13/03/28 点击评论

二齿兽类

二齿兽类

  二齿兽下目(Dicynodontia)是群似哺乳爬行动物,属于兽孔目缺齿亚目。二齿兽类是一群体型从大型到小型、长着两支长牙的草食性动物。它们也是最成功且多样性的兽孔目(不计算哺乳类的状况)动物,已知多达70属,大小从老鼠到牛都有。

特征
  二齿兽类的头骨有高度特化的特征轻但强壮、头骨后方的颞颥孔变的较大,可容纳更大的下领肌肉。
  头骨与下领的前方通常是狭窄的、缺乏牙齿;原始物种的嘴部前段仍有牙齿。
  嘴巴前部有着角状的嚎状嘴,就像乌龟与角龙类一样。当嘴巴闭起时,下领闭起产生的强力切割动作(Crompton与Hotton 1967 ),让二齿兽类可处理坚硬的陆生植物。
  许多属拥有一对长牙,可能是同种不同性别的性征它们的身体是短、笨重、水桶腰,四肢强壮。大型物种(例如恐齿龙兽)的后肢直立于身体之下,但前肢的肘部弯曲。肩脚骨与肠骨都是大而粗壮。尾巴很短。
演化史
  二齿兽类在中二登纪首次出现,在一阵快速的演化辐射后,成为晚二叠纪最成功且大量的陆地脊椎动物。在这段期间,它们占据大量多样性的生态位,包括大型、中型、小型与短腿穴居的动物。只有两科在二叠纪一三叠纪灭绝事件中存活下来,其中一科水龙兽科是三叠纪最早期(印度阶)最常见且广布的草食性动物。
  这些中等大小动物演化出肯氏兽科,并被肯氏兽科取代,肯氏兽科是笨重、猪到牛大小的草食性动物,从奥伦尼克阶到拉丁阶期间是最大量且广布的动物。到了卡尼阶,肯氏兽科被犬齿兽类的科、三棱龙类超越。在二叠纪晚期(诺利克阶),可能因为逐渐的干燥,它们迅速地衰落,而大型草食性动物的位置被晰脚形亚目恐龙所取代。
  随着肯氏兽科的衰落与灭亡,合弓纲不再是大型优势草食性动物。直到古新世中期,犬齿兽类的直系后代哺乳类兴起,在恐龙灭亡后快速地繁盛、多样化。
  过去认为二齿兽类在三叠纪末期完全绝种。但是最近的证据显示二齿兽类在冈瓦那大陆南部(现在昆士兰)存活下来(Thulborn与Turruner, 2003 )。如果属实,这将是地质历史上的另一个“拉撒路物种”( Lazarus taxon)实例;拉撒路物种意思是那些在化石纪录中突然消失又出现的物种。







动物世界群号:28964334 动物讨论群号:105971422 鬼故事群号:73813629 联系QQ:572223115@qq.com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联系 - 在线投稿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旧版
本站动物世界视频和文章都来源于互联网多数为原创,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确认之后我们将立即删除
Copyright 2006-2009 Powered By DW20.COM.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090159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