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可爱的恐龙——鹦鹉嘴龙

作者 动物世界 浏览 发布时间 13/06/03 点击评论

最可爱的恐龙——鹦鹉嘴龙

  说到最可爱的恐龙,鹦鹉嘴龙(Psittacosaurus)那憨态可掬而又不乏伶俐的外表无疑是最佳候选者。
  鹦鹉嘴龙生存于距今约1.1亿一1.3亿年的早白坚世的亚洲地区,现今已发现至少包括10个已确认种,是恐龙家族中单一属拥有最多种的恐龙。虽然鹦鹉嘴龙不如它的远亲三角龙那样受到媒体和大众的欢迎,但它在研究人员的眼中比三角龙更宝贵,因为它是已知最完整的恐龙之一。到目前为止,已发现成千上万具鹦鹉嘴龙个体,包括许多完整的骨骸以及从幼体到成年体等不同年龄层的化石。丰富的化石标本资源,使得许多研究得以深人,甚至包括鹦鹉嘴龙的成长发育速度。
  鹦鹉嘴龙的模式种是蒙古鹦鹉嘴龙(P. rnongoliensis),由奥斯本在1923年发现。目前所有的鹦鹉嘴龙化石都发现于亚洲的下白垩统沉积层,从西伯利亚南部到中国北部,可能还有泰国。这些包含鹦鹉嘴龙地层最常见的年代,来自于下白翌统的巴瑞姆亚阶(Barremian)至阿尔必阶。在我国北部与蒙古,几乎在所有这个地质年代的陆相沉积层都发现了鹦鹉嘴龙的化石。
  通过对鹦鹉嘴龙与同时期的其他角龙类的对比,我们能得到不少关于鹦鹉嘴龙的信息。鹦鹉嘴龙的颅骨与同时代的其他角龙类相比有很大的差异它们必颅骨高而短,部分化石的头颅轮廓儿乎呈现圆形;眼窝之前的部分只占颅骨长度的40 %,比已知的其了他角龙类都短,它们下颌的每个牙齿都有根状垂直脊;鹦鹉嘴龙的颅骨与更衍化的其他角龙类拥有一些共同特征,显示了它们的亲缘关系,如上领前端的独特咏骨、颧骨往两侧凸出,但鹦鹉嘴龙还没有发展出晚期角龙类那样的头盾与角状物结构。鹦鹉嘴龙具有典型的两足行走特征,其前肢长度只有后肢的58%,这显示其生前是几乎完全两足行走的恐龙。
  鹦鹉嘴龙的较短的颅骨与咏状嘴外表类似现代鹦鹉。它们的上领与下领都有显着的嚎状嘴,分别由嚎骨和前上领骨形成,其骨质部分可能由角质包覆,形成锐利的切割表面以切碎植物。但鹦鹉嘴龙不像晚期的角龙类那样拥有适于咀嚼或磨碎植物的牙齿,所以需要靠吞食胃石来协助磨碎消化系统中的食物,这些胃石可能储藏于砂囊中,如同现代鸟类。人们经常在鹦鹉嘴龙化石的腹部位置发现胃石的存在,其数虽有时超过50颗。
  共同拥有的咏状嘴显示出鹦鹉嘴龙与角龙类具有一定的关系,因此这个问题一直备受关注。鹦鹉嘴龙类是角龙类演化树的早期分支,所以鹦鹉嘴龙可能并非其他角龙类的直接祖先。例如,其他角龙类的前掌有5个指骨,而前述的鹦鹉嘴龙所有种都只有4个指骨,鹦鹉嘴龙在演化过程中失去了眼窝与鼻孔间的眶前孔,在其他角龙类以及大部分初龙类的身上得以保留下来。由此看来,第V指骨与眶前孔都不可能在演化过程中再度出现,这也就排除了鹦鹉嘴龙作为角龙类直接祖先的可能性。
  义县组化石提供的直接证据显示,温顺的鹦鹉嘴龙是很多掠食者的猎食目标,如在一只爬兽的腹部,人们发现了未成年鹦鹉嘴龙的遗骸。数个未成年个体的骨头仍然清晰可辨,这显示这些肉食性哺乳类是以大块吞食的方式猎杀它们。这些标本是中生代哺乳类猎食恐龙的例证,具有重大标志性意义。
  鹦鹉嘴龙还是2002年一宗着名走私案中的主角。德国法兰克福自然史博物馆严重违反国际惯例,斥资20万美元收购由中国走私的鹦鹉嘴龙化石,这具化石珍贵的地方在于尾巴上长有一簇像毛发一样的丝状物质。如果能证明是毛,那么大多数恐龙可能都具有上述特征,这将改变人类对整个恐龙的认识!后来,曾经看过这具化石的中国古生物学者称,该簇丝状物质不是毛,而是植物。
  鹦鹉嘴龙还拥有非常强的家族性,来自辽西的标本包括一个成年鹦鹉嘴龙和34个分别为3种大小的未成年鹦鹉嘴龙骨骸。
  化石显示这些未成年个体的年龄接近,共同缠绕在成年个体的下方,但所有34个颅骨都位于身体上方,可能为它们生前状况。
  未成年鹦鹉嘴龙的骨头非常小,但骨骼强度仍与成熟状态有差距,因此这些小家伙必须待在巢内由亲代抚育直到它们的骨头足够硬化。从巢中的幼体数址来看,它们似乎并不完全属于旁边的成年个体,而是来自不同的“家庭”,这显示鹦鹉嘴龙可能有某种类似于现代鸟类的共同抚育行为。







动物世界群号:28964334 动物讨论群号:105971422 鬼故事群号:73813629 联系QQ:572223115@qq.com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联系 - 在线投稿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旧版
本站动物世界视频和文章都来源于互联网多数为原创,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确认之后我们将立即删除
Copyright 2006-2009 Powered By DW20.COM.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09015983号-1